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学者视点

  • 试论武当太极信仰的文化成因——兼论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

    周伟良;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缘起,不管是温县陈家沟创拳说还是武当张三丰创拳说,就现有的文献史料而言,都还难以得到令人信服的支撑。但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是:为什么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笔下的浙东内家拳缘起要与武当的玄武及张三丰相联系?为什么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成立伊始就设一与“少林门”相配伍的“武当门”?为什么长期以来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说能成为诸多太极拳爱好者挥之不去的一个文化情结?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重镇。作为宇宙本体及流变万物的太极,自然是武当道教的重要内容。就有关对武当主神玄武上帝的文化信仰以及武当内家拳的历史形成,运用历史学与文化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辨析。

    2025年03期 v.42;No.207 25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特稿

  •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30周年:历程、成就与展望

    邵凯;杜江;

    《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作为指导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开展和促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提升竞技体育成绩、推进竞技体育为国争光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4个时期《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历史进程,总结并提炼了取得的成就,直面30年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并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征程,提出《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时代展望:坚持党对竞技体育事业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加快推进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优质高效发展集体竞技项目;不断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优势,提升奥运备战与国家队建设;遵循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均衡推进竞技体育职业赛事;围绕中华体育精神时代价值,凝练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文化;结合现代法治体系建设规律,实现奥运争光国家法治认同。

    2025年03期 v.42;No.207 275-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的内在机制与推进路径

    王震;沈克印;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是体育产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要,也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保障。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的内涵,分析其内在机制与现实困境,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包含了体育企业从市场进入、交易、竞争、退出全生命过程中所感知的体制性和社会性因素,包括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和市场治理4个方面。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面临数字平台门槛提高、数据标准不统一、数字技术垄断、协同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提出推进路径:加强线上平台企业监管,放宽体育产业市场准入;进一步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体育市场交易效率;推动体育数据全面开放共享,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体育市场主体参与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共治格局。

    2025年03期 v.42;No.207 28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时代变迁、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

    崔李明;刘艳;王家宏;

    在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从政策内容、执行主体、执行过程、执行效果4个方面审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困境和优化策略。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经过“奠基初创—恢复发展—攻坚转型—深化推广”4个阶段演进路径,并在顶层设计、制度框架与资源投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政策设计存在结构性缺陷、主体协同与监督评估遭遇双重困境、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支持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质性提升。为有效落实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框架:提升政策阶位,缩短政策制定周期;完善监督沟通,建立多元协同机制;提升政策认同,夯实资源投入保障;重构政策目标,优化社会性支持环境等。

    2025年03期 v.42;No.207 298-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张宇飞;郑瑞涵;王子朴;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3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各产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增长期、削弱期与回升期。(2)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递升态势,经历了“平缓发展—加速前进—洪峰回落”3个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弱东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格局,在西南地区出现“高—低”异常集聚区。(3)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联作用来看,社会消费潜力、资本投入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对本省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省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支出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本省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对邻省则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从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作用来看,6大驱动因素对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均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建议:发挥体育产业核心优势,扩大融合规模效应;制定差异发展策略,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激活梯度补偿效应。

    2025年03期 v.42;No.207 308-32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张宇飞;郑瑞涵;王子朴;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3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各产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增长期、削弱期与回升期。(2)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递升态势,经历了“平缓发展—加速前进—洪峰回落”3个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弱东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格局,在西南地区出现“高—低”异常集聚区。(3)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联作用来看,社会消费潜力、资本投入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对本省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省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支出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本省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对邻省则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从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作用来看,6大驱动因素对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均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建议:发挥体育产业核心优势,扩大融合规模效应;制定差异发展策略,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激活梯度补偿效应。

    2025年03期 v.42;No.207 308-32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1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数智时代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

    张波;

    随着数智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持续迭代更新,体育文化数字化领域迎来新的前景,有必要对数智时代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智时代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实现文化全景呈现,增强文化体验;赋能文化传播升级,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保护传承,激发群众参与兴趣;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充分认识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路径:创新文化体验,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多方联动,拓展数字化传播手段;挖掘科技潜力,强化数字技术应用;聚焦内容真实,提升数字监管力度。

    2025年03期 v.42;No.207 327-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陶光华;崔乐泉;耿献伟;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文化通过器物符号共享、竞技规则互鉴、节庆仪式互动等实践方式,构建了符号认同、情感联结、制度整合、价值共识等多维作用机制,其价值意蕴体现为以具身性实践深化民族间理解互信、以共享性特质凝聚精神共识、以仪式化展演强化共同体归属感。面向新时代,研究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文化符号创新体系、打造立体化交流平台等实践路径,为深化民族“三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2025年03期 v.42;No.207 335-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民族传统体育

  • 筌象与隐喻:李小龙“功夫心体”阐微

    刘洪;岳涛;

    以李小龙著名三大武学隐喻“水哲学”“指月说”“有无论”为诠释对象,由外而内、由显而幽地阐释其“功夫心体”。研究认为:李小龙“功夫心体”即其功夫本体,虽不可言,但可从“形之寄”“击之意”“境之用”3个维度渐次显明。“水哲学”以水之无形无相,隐喻身体“形”之无限可能,此为“功夫心体”之寄托;“指月说”以“指月”喻“拳意”,隐喻“击之意”的空间与时间意向性,此为“功夫心体”之存在;“有无论”则以心体之“空无”统摄身境之“有”,使“身-心-境”合一,彰显“功夫心体”的生成性。对李小龙“功夫心体”的哲学解读,旨在对中国传统武术理论现代发展进行深入探索,加强中国武术的技理建设和技能进阶。

    2025年03期 v.42;No.207 346-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立德树人视域下太极拳高校育人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王纳新;

    传统的太极拳高校教学偏向技术导向,与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存在差距。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与访谈法等方法,对当前太极拳高校育人理念与方法、内容和形式的转化与创新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太极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为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太极功夫的生成与重塑;太极拳的文化价值与高校育人的逻辑理路深度契合,通过套路与功法的演练,实现整体性健康功用、道德培养及中华文化认同。太极拳技术“技击—养生”向“以武载道—以武入道”范式的升华,及其文化内涵去繁就简、去伪存真,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造性转化,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性发展与完善,成为新时代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道德情感及文化认同的理论引导及实践方式。

    2025年03期 v.42;No.207 35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运动训练学

  • 运动员竞技状态中心理弹性的作用机理:基于特质正念的经验性数据分析

    郅季炘;王甜甜;陈智豪;郭玉江;

    竞技状态作为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核心因素,其不仅包含了对运动员身体状况的科学评估与监测,同时也应包含对心理状况的系统性调控。为考察运动员特质正念对心理疲劳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采用特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心理疲劳量表对395名现役专业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特质正念能显著负向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建议运动队加强特质正念的心理选材和结合运动项目特点的正念训练;(2)特质正念可以直接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且影响效应较大,也可以通过心理弹性中介作用对心理疲劳产生间接影响;(3)对运动员心理弹性和心理疲劳标准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分为中弹性-中疲劳组、高弹性-低疲劳组、低弹性-高疲劳组和高弹性-高疲劳组,其中特质正念可显著预测不同亚组。建议重点关注心理弹性中的力量性因子,通过培养运动员发展成就感和控制感,进而缓解心理疲劳。

    2025年03期 v.42;No.207 362-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青年论坛

  • 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的现实解读与发展构想

    杨昊川;舒川;吴燕丹;

    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将是实现特殊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现状、困囿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已经实现内容上的新尝试、知识上的新格局和意识上的新高度,却依然存在学科归属不清、学科知识“伪良性”、特殊人群体育参与意识培养缺乏完整体系等困囿。未来发展建议:应以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道路;以完善知识生产路径奠定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基石;以社会现实视角予以适应体育学科本土化解答。

    2025年03期 v.42;No.207 375-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