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震;沈克印;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是体育产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需要,也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保障。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的内涵,分析其内在机制与现实困境,并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包含了体育企业从市场进入、交易、竞争、退出全生命过程中所感知的体制性和社会性因素,包括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和市场治理4个方面。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营商环境重构面临数字平台门槛提高、数据标准不统一、数字技术垄断、协同治理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提出推进路径:加强线上平台企业监管,放宽体育产业市场准入;进一步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体育市场交易效率;推动体育数据全面开放共享,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体育市场主体参与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共治格局。
2025年03期 v.42;No.207 28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崔李明;刘艳;王家宏;
在教育强国战略视域下,从政策内容、执行主体、执行过程、执行效果4个方面审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困境和优化策略。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体系经过“奠基初创—恢复发展—攻坚转型—深化推广”4个阶段演进路径,并在顶层设计、制度框架与资源投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面临政策设计存在结构性缺陷、主体协同与监督评估遭遇双重困境、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支持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实质性提升。为有效落实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框架:提升政策阶位,缩短政策制定周期;完善监督沟通,建立多元协同机制;提升政策认同,夯实资源投入保障;重构政策目标,优化社会性支持环境等。
2025年03期 v.42;No.207 298-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张宇飞;郑瑞涵;王子朴;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3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各产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增长期、削弱期与回升期。(2)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递升态势,经历了“平缓发展—加速前进—洪峰回落”3个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弱东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格局,在西南地区出现“高—低”异常集聚区。(3)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联作用来看,社会消费潜力、资本投入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对本省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省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支出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本省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对邻省则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从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作用来看,6大驱动因素对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均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建议:发挥体育产业核心优势,扩大融合规模效应;制定差异发展策略,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激活梯度补偿效应。
2025年03期 v.42;No.207 308-32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1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张宇飞;郑瑞涵;王子朴;
基于涌现理论分析框架,采用CRITIC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动态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3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各产业发展阶段可分为增长期、削弱期与回升期。(2)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递升态势,经历了“平缓发展—加速前进—洪峰回落”3个阶段;从空间维度看,体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弱东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格局,在西南地区出现“高—低”异常集聚区。(3)从驱动因素的空间关联作用来看,社会消费潜力、资本投入水平、地区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对本省融合发展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省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支出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对本省产生轻微抑制作用,对邻省则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从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作用来看,6大驱动因素对体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在作用程度和方向上均存在时空差异。据此提出建议:发挥体育产业核心优势,扩大融合规模效应;制定差异发展策略,形成区域联动机制;创新要素配置体系,激活梯度补偿效应。
2025年03期 v.42;No.207 308-32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下载次数:1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张波;
随着数智时代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持续迭代更新,体育文化数字化领域迎来新的前景,有必要对数智时代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智时代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的价值体现在:实现文化全景呈现,增强文化体验;赋能文化传播升级,提升体育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保护传承,激发群众参与兴趣;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充分认识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路径:创新文化体验,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协同多方联动,拓展数字化传播手段;挖掘科技潜力,强化数字技术应用;聚焦内容真实,提升数字监管力度。
2025年03期 v.42;No.207 327-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陶光华;崔乐泉;耿献伟;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文化通过器物符号共享、竞技规则互鉴、节庆仪式互动等实践方式,构建了符号认同、情感联结、制度整合、价值共识等多维作用机制,其价值意蕴体现为以具身性实践深化民族间理解互信、以共享性特质凝聚精神共识、以仪式化展演强化共同体归属感。面向新时代,研究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文化符号创新体系、打造立体化交流平台等实践路径,为深化民族“三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2025年03期 v.42;No.207 335-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